Language

春节用人单位安排多休的假是年假吗?

作者:王辉


每年春节,为了避开春运高峰,方便员工春节返乡返岗,许多用人单位会非常人性化地主动延长春节假期。但这个超过法定假期的假是什么性质呢?很多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焦点就是“春节用人单位安排多休的假是年假吗”,似乎这本来的好事变成了麻烦事。下文就结合两个案例来说说这个春节多休的假到底是个什么性质。

一、实务案例

案例1用人单位未明确多休假性质—无法认定为年假(参见(2021)京01民终7576号判决书)

李女士于2015624日入职某科技公司,双方签订了2015624日至2016623日的劳动合同书,20166月23日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劳动合同期限从20166月23日延续至20216月22日。20202月17日,该科技公司以李女士在其哺乳期已过的情况下,不同意调岗调薪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因此,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历经劳动仲裁及两级法院审理。

双方其中一个争议焦点就是:超过春节法定假期的假是否是年假?对此争议部分,双方确认20181月1日至20202月17日期间,李女士应休年假天数为10天。公司主张其在春节期间同意安排李女士休年假,并提供了2018年至2020年元旦、春节放假通知。李女士认可该证据真实性,主张系公司安排的正常假期,并非年假休,且放假通知未明确显示放假期间包含年休假假期。

一审法院认定:某科技公司未能就其已经安排李女士年休假提供确实有效的证据予以证实,对公司主张不予采信,公司应支付李女士20181月1日至20202月17日未休年假工资10344.83元。

二审法院认定:该科技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对于李女士年假情况具有举证责任,否则应承担不利后果。公司仅举证证明春节假期多放几天假的事实,但并未举证多放几天假就是员工的年假。因此,二审法院对一审认定予以了确认,维持了一审判决。

◆案例2:用人单位明确通知春节假期包括员工年假——认定已休年假(参见(2018)京01民终5209号判决书)

王先生于2015108日入职某网络技术公司,在大客户部智慧城市部门担任副总监一职。双方签订有期限自2015年10月8日起至2018年10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20161230日该网络技术公司作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王先生2016121日至1229日期间累计缺勤7天,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王先生的劳动合同。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历经劳动仲裁及两级法院审理。

王先生在劳动仲裁阶段及法院审理阶段请求之一就是支付其2015年10月8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未休年休假工资5517.24元。那么公司春节放假9天,超过法定假期的2天假期是否年假,直接决定公司应否支付王先生未休年休假工资。

王先生每年享有5天年假,在201611月7日至11月9日休了3天年假。但公司主张其2016年2月6日至2月14日春节放假9天,超过法定假期的2天就是安排王先生休了年假,并提交电子邮件予以证明。电子邮件显示2015年12月10日公司向总部全体员工发送2016年元旦、春节放假通知,其中安排2016年2月6日至2月14日期间进行春节放假,7天为国家安排的放假,2天使用员工的年假。公司表示王先生是总部的员工,收到了上述了电子邮件。对此,王先生不认可电子邮件的真实性,主张公司春节多放假2天是给员工的福利,不应当是年假。

一审认定:经折算,2015年10月8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王先生享有6天年假,王先生在2016年11月7日至11月9日休了3天年假。2015年12月10日公司发送通知,安排2016年2月6日至2月14日期间春节放假,7天为国家安排的放假,2天使用员工的年假;打卡记录显示2016年2月6日至2月14日期间王先生没有打卡记录;工资表显示2016年2月发放的是27000元全额工资;故法院对公司主张的春节期间多放的2天为安排王先生休年假,予以采信。因此,公司还应向王先生支付剩余1天的未休年假工资2414.08元

二审认定:根据某网络技术公司发送的通知、打卡记录以及工资表可以证明,公司安排员工2016年2月6日至2月14日期间春节放假9天,其中7天为国家安排的放假,2天是使用员工的年假。本院认可公司主张的春节期间多放的2天为安排王先生休年假。因此,公司还应向王先生支付剩余1天的未休年假工资2414.08元

二、实务分析及建议

(一)实务分析

带薪年假是劳动者的法定待遇,只要职工连续工作满一年的均可享受。也正因为年假是法定待遇,其与病假、事假以及单位自主福利假期均不同,用人单位无权要求劳动者用其他假期抵扣年假。

实践中,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需求统一安排职工休年假,但必须明确告知劳动者。用人单位春节期间超过法定假期的假是否能被认定为年假取决于用人单位是否将此明确告知劳动者。

以上案例1所涉科技公司,虽然每年春节安排休假的天数都远超法定假期,但其春节休假通知从未明确超过法定假期的假是年假,那么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公司主张是年假,员工却不认可是年假,员工主张是调休、是福利等等。这种情况下,由于年假举证责任在公司,若公司无切实有效证据证明其所安排的假期包括年假,公司只能承担不利后果。最终,法院对科技公司所持春节假期中包含年休假的主张不予采信,进而判令科技公司支付劳动者未休年假工资。案例2则由于某网络技术公司在放假通知中明确说明春节假期中包括带薪年休假,该放假安排不违反法律规定,故法院依法确认,对劳动者未休年假工资的主张据实相应核减后予以支持。

(二)法律依据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规定: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三)律师建议

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防范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在此建议广大用人单位如果在春节期间统一安排年假一定要明确告知劳动者,不要想当然!告知应采用书面形式,且务必送达劳动者由劳动者签收并保留相关证据。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5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3 - 07
    作者:张琳张琳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于近日成功办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争取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共计三十余万元。 一、基本案情用人单位(以下称YYY分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其总公司的注册地在河北)与劳动者(以下称XXX)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河北、北京及YYY分公司规定的工作地点。XXX在北京安家,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长期在北京工作,偶尔去河北出差,去河北出差时公司给XXX报销差旅费并提供住宿。疫情期间,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在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复工时,一并通知XXX所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地点均为河北。XXX客观上无法长期在河北上班,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决定,仍坚持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又向XXX发送了旷工警告函,但XXX仍明确表示不认可该旷工警告并继续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就以XXX未去河北返岗复工、无故旷工多日为由,认为XXX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通知XXX解除劳动合同。XXX遂以YYY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欠付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YYY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 二、裁判结果1、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多个工作地点,过于宽泛,应视为双方对工作地点约定不明。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就XXX的工作地点达成合意即约定工作地点为北京,劳动仲裁机构和二审法院认定XXX入职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应认定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北京。2、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YYY分公司因自身原因需要调整XXX工作地点、岗位的,应与XXX协商达成一致,协商不成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而YYY分公司在未经与XXX协商的...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2 - 28
    作者:金涟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日益频繁,与域外企业签订合同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态。然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对合同的签字和盖章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与域外主体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确认相关国家地区法律适用,注意域外主体签章的效力,避免因为签章效力瑕疵而导致损失。一、法律体系差异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国对公章效力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德国、日本等普遍重视公章(法人章)的法定效力,通常要求公司正式文件必须加盖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实体公章,同时签字人需通过公司章程明确授予的职务权限或持有书面授权文件,方可产生法律约束力。相比之下,普通法系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更侧重签字的法律效力,公章并不作为法定必备要素,实践中多用于内部文件管理。其核心在于签署人是否经过公司合法授权,只要个人持有董事会决议或授权委托书,即使不盖公章,签字本身即可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二、重点国家/地区细则1. 美国在美国,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签署人的签字权限。签约时,最好要求域外主体提供公司决议文件(Board Resolution)证明签署权限。此外,部分州还要求对签字进行公证。2. 德国在德国,签字权限通常体现在其主体资格证明上,有些公司有备案的公章,则最好要求其在合同上签字并盖章。3. 日本在日本,合同效力的关键是“代表取缔役”签字,在正式场合,也应当加盖公司印章。因此签约时,最好由域外主体在合同上加盖其在法务局登记过的印章,即圆印。4.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签字优先于公章。签约时,应当注意公司名称印刷章上必须具有董事签字,仅空白的公司名称印章是没有效力的。而我们常见的“小圆章”通常仅用于行政用途,如签收文件、签收货物、签发收据发票或改错。三、通用签约核查清单总结来说,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域外主体签约时应进行以下核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