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浅议《数据安全法》下的数据跨境传输

2021610日,历经三次审议和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发布,将于20219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数据安全法》的正式出台,除了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政务数据的利用、数据安全审查制度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在数据出境和跨境传输方面也作出了亮点性的规定。本文就《数据安全法》中与数据跨境传输相关的规定进行梳理和解读,以期为关注这方面的读者提供些许帮助。

一、确立数据安全的宗旨,明确域外效力

《数据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一规定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的立法宗旨,赋予《数据安全法》必要的域外适用效力。

这一规定以后果论为标准,域外的数据活动给我国国家、社会、公民利益带来损害的,相关组织或个人应被追究法律责任,确立了我国的对数据管辖权的长臂管辖,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国家数据安全的决心。

站在企业合规的角度,以中国公民为数据处理对象,或者数据处理活动对中国可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境外主体,都需要履行《数据安全法》的安全义务,为跨国企业面向中国提供服务、开展数据活动提供了依据。

 

二、明确数据跨境的必要,促进数据跨境的安全和自由流动

《数据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积极开展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数据安全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促进数据跨境安全、自由流动。

这条规定体现了我国对数据跨境传输的基本准则。国家积极利用数据可以跨国流通这一特性,大力发展数据相关产业,但需以安全作为前置要求,体现了我国对数据跨境传输在安全上的重视程度。

综合全球来看,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国际竞争领域。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公开呼吁全面客观看待数据安全问题,维护全球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并发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1] 如今随着《数据安全法》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对于数据主权的竞争优势。

 

三、明确了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的数据出口管制

《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相关的属于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实施出口管制。

目前我国在物品、技术等领域均有严格的出口管制制度,以《对外贸易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规定规制。在技术领域,2020年我国更新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清单管理的方式,将大数据分析等有关技术列入目录。

但在数据领域,我国的出口管制还不完善,除了《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其他领域的数据出口管制并未有明确规定。

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均未生效,未来国家出口管制管理部门是否会将相关技术以及数据直接纳入出口管制范畴仍有待观察确认,《数据安全法》目前为将来的配套措施出台留下了空间。

 

四、明确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其他数据处理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办法,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这一条款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管理,应当适用《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提出的一般情形+例外规定,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的,一般情况下应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则从其规定。可见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数据的境内存储是基本原则,出境是例外,并且数据的出境安全评估是必须实行的一项工作。

对于其他数据处理者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目前可参考的相关规定是2017年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九条规定了六类重要数据出境时网络运营者应提交行业主管部门或监管部门进行安全评估的场景[2]

虽然《数据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对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进行数据跨境传输的具体要求,但其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相关要求将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部门规章予以规定,为后续制定、出台相关具体部门规章和条例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立法展望。但在此之前,有跨境数据传输需要的企业可参照参照《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指南(草案)》进行数据跨境传输的合规审查。

 

五、严格规制面向境外司法或者执法机构的数据出境活动

《数据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境内的组织、个人不得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存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数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越来越多的行政执法、司法活动中涉及针对中国境内数据的获取。对于企业来讲,遇到境外执法、司法活动,要求提供中国存储的数据时,应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管机关批准,不能私自直接提供。

这一条款制定的背景,是当今数据竞争的⽇益激烈,各国都在试图扩⼤数据⽅⾯的管辖权。20183月,在微软爱尔兰数据案[3]之后,美国国会通过《澄清海外合法使用数据法》(ClarifyingLawful Overseas Use of Data ActCLOUD),简称云法案),其中第103(a)(1)条规定电子通信服务提供商和远程计算服务提供商应当依据本章规定,保存、备份或披露其拥有、监管或控制的用户通讯数据、记录及其他信息,无论该等通讯数据、记录及其他信息储存于美国境内或境外,从而为美国数据领域的长臂管辖规则提供了基础,使得执法部⻔可依据搜查令直接调取境外数据。同样在欧洲,201911月,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对GDPR第三条进⾏统⼀解释,并发布了GDPR地域适⽤的指南,明确了符合营业机构标准或⽬标指向标准其中之⼀的数据处理者和控制者,均需要遵守GDPR的规定,确立了欧洲在数据领域的长臂管辖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数据安全法》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维护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决心。关于数据出境对责任人的处罚,《数据安全法》明确了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向境外的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数据的法律责任,包括对企业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罚款、责令企业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4]这一明确的法律责任形式,不仅意味着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是企业应严格履行的一项数据合规义务,也是企业在对抗境外执法或司法机构可能的数据调取要求时的抗辩理由之一。

但该条仅规定了跨境司法或执法机构协助数据传输的原则性要求,未明确企业如何申请获得相关批准,因而需要主管部门后续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具体审批要求。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相关法律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情况,并在后续的专业文章中予以探讨。

 

总结

 

《数据安全法》历经起草、初审、公开征询意见,并提交二审、三审,将于20219月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并非完美无瑕,有限于篇幅和体系的限制,《数据安全法》仍在一些方面留下了未来出台配套立法、政策措施的空间,并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的检验和校准。但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作为网络安全的基础法律一样,《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领域内的一部基础法律,为我国数字市场发展提供基础制度保障,结束了我国数据行业发展较为混乱的时代,规范了行业的监管,为我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也加强了企业未来数据跨境传输的合规要求,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有利的法律和规则条件。

 

 



[1] 外交部:《全球数据安全倡议》,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hd/t1812949.shtml

[2] 《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九条:出境数据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网络运营者应报请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组织安全评估:(一)含有或累计含有50万人以上的个人信息;(二)数据量超过1000GB;(三)包含核设施、化学生物、国防军工、人口健康等领域数据,大型工程活动、海洋环境以及敏感地理信息数据等;(四)包含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漏洞、安全防护等网络安全信息;(五)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六)其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认为应该评估。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不明确的,由国家网信部门组织评估。

[3] 201312月,美国缉毒局(DEA)在调查一起案件时发现若干电子邮件可能是案件证据,向地区法院申请搜查令,要求微软公司向执法部门提交某邮箱用户的全部电子邮件及其他信息。但微软发现该等数据只存储在爱尔兰都柏林的数据中心。微软坚持数据存储地标准,认为数据存储在爱尔兰,搜查令只适用于美国境内,不能覆盖爱尔兰;而政府和地区法院坚持数据控制者标准,认为微软有能力在美国境内操作并向政府披露数据,搜查令适用于美国境外,微软应配合美国政府获得该数据。此案先后上诉至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引发广泛关注。

[4] 《数据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主管机关批准向外国司法或者执法机构提供数据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4 - 11 - 29
    作者:金涟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品牌出海”纳入工作任务,提出要“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而为了给“品牌出海”保驾护航,企业应当重视其海外目标市场的商标布局,尽可能排除侵权风险,令其品牌获得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商标保护。商标的保护具有地域性,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商标法规定不同,对企业品牌(即商标)的保护方式也有不同。本文将对美国地区商标保护及注册申请流程进行简单介绍。  一、商标保护对象 在美国可使用及注册的商标可以是任何文字、短语、符号、图形或前述的组合,用以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 由于美国各个州之间对商标保护的法律规定各有不同,申请人如仅在任一州申请注册商标,则无法跨州获得保护。因此我们所述的美国商标注册,通常上是指联邦商标注册,即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注册商标,则将在整个美国领土范围内获得商标权利。  二、重视商标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强调商标所有者只有商业使用其商标才有权获得联邦保护,在申请时以及整个商标生命周期中,企业都需要定期展示商标的使用情况。 若想获得商标注册,商标应在美国商业活动中实际使用。如尚未使用的,应当以意图使用为基础提交注册申请。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申请注册商标时无需提交使用证明,例如当商标已在其他国家注册,并以此为基础在美国申请注册,或通过马德里协议将商标延伸注册至美国。 然而,通过马德里协议延伸至美国的商标注册申请,目前面临着较高的官方审查风险,可能需要补充提供使用证据。 三、商标注册申请流程 美国商标注册申请需提供相关信息,包括申请人名称、国籍、住所地/营业场所所在地,以及: 1、 类别及指定商品或服务描述;2、 商标名称或标识,如存在特殊...
  • 点击次数: 1000010
    2024 - 11 - 22
    作者:张嘉畅在当今这个知识产权(IP)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影视、文学、游戏到音乐,IP的身影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中国的IP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并持续增长。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在“打卡探店”经济的推动下,餐饮行业也纷纷利用IP主题餐厅、IP食品和布景打卡等方式吸引顾客。  (伦敦Pooh corner咖啡厅,图源自小红书用户Kunkunnnnn)知识产权(IP)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权利。在本文中,我们将“IP”主要理解为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IP权利”则特指作品著作权(版权)。本文也将仅围绕著作权侵权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店铺经营者来讲,伴随着高额的经济利益而来的,是潜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在餐厅、咖啡厅等餐饮店当中,风格模仿、主题布景、主题饮食产品,或是售卖或赠送的主题周边是比较常见的IP应用的场景。那么,开设主题餐饮店或使用IP吸引顾客时,哪些情况下可能产生著作权侵权风险呢?一、经营者应确定所使用的IP是否受到版权保护有一些餐厅经营者是出于情怀或爱好,为了结交同好或扩大自己喜欢的IP的影响力而在其经营的店铺中使用IP元素。这时,如果被使用的作品已经超出著作权保护期限,即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其财产权不再受到版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作品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法人作品财产权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视听作品的财产权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可以在不篡改或扭曲其作品本质的情况下用于商业使用。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主题有四大名著主题餐厅,或艺术主题餐厅(使用世界名画、名著当中的文字摘录进行装潢)等,均是使用了广为大众所知的IP对餐厅进行了包装加工。在仅适用作品元素的情况下,无论是主题布景或是...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4 - 11 - 15
    作者:陈巴特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根据该通知,2025年春节期间放假安排为: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曾经除夕不放假,多年来一直是国人吐槽的重心。对国人来说,除夕的重要性不亚于大年初一。炮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自古至今,除夕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家人欢聚一堂,互送祝福,祭祖先,贴春联,包饺子,吃年饭,一起辞旧迎新。对于远方的游子,在外打拼一年,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满足回家过年的渴望。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考虑到除夕的重要性,每年也安排除夕放假,劳动者也可以通过休年休假实现回家过年的愿望,但毕竟此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未包括除夕,回家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如今,国家正式将除夕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可谓“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然鹅,并不是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这美好的春节假期的。地球在转,社会依然要运转,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企业会比平时更加繁忙,赶工期的企业也可能加班加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春节假期全在上班,企业怎么计算加班工资?一、什么是法定节假日?我国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劳动者在这些日子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根据2024年11月10日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点击次数: 1000015
    2024 - 11 - 08
    作者:常春【摘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中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制造者”不仅限于实施具体制造行为的主体,还包括组织生产资源、协调生产环节并确定产品技术方案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生产链分工日益细化,最高法在多个案例中将具备协调、指挥等作用的主体纳入”制造者”范畴,逐步形成了扩展的制造者认定标准。本文以多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共同侵权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关键词】专利侵权、制造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专利法一、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公布了第(2021)最高法知民终2301号判决的裁判要旨,其中指出专利权人某家庭制品公司发现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在京东平台销售的杯子侵犯其发明专利权。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通过购买防伪标签获得商标授权,委托永康某工贸公司生产杯子,并完成销售。此外,广州某贸易公司和浙江某工贸公司负责审核产品图样、提供授权和防伪标签。专利权人认为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广州某贸易公司及浙江某工贸公司共同侵权,要求赔偿。在一审中,法院仅认定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为制造者,但二审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广州某贸易公司、浙江某工贸公司通过防伪标签控制和审核图样和产品样品等行为对制造环节起到了控制作用,将三家公司认定为共同侵权,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如何认定“制造者”身份;2)如何认定多主体构成共同侵权;3)对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标准。二、专利侵权案件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不仅指实际的制造行为实施者,也包括间接控制和主导制造过程的主体。以下典型案例有助于进一步说明最高法在制造者认定中的标准:1.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公司与山东华鲁恒升化工公司技术秘密与专利侵权案(案号:(2020)最高法知民终1559号)中,多方被告分别负责不同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制造者。最高法认为即使没有直接制造行为,但...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4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