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离婚了能否要求返还彩礼

作者:王辉


彩礼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彩礼本是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由一方(主要指男方)及其亲属给付对方(主要指女方)及其亲属的财物,蕴含着对婚姻的美好祝福。然而,近年来越来越趋于走高的彩礼,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高价彩礼使得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使得婚姻变成了物质交换,充满了铜臭味,不仅给彩礼给付一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且攀比彩礼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高价彩礼成为某些人不劳而获的手段,甚至出现有组织、有预谋、重复骗婚的个人和组织,已涉嫌刑事犯罪;司法实践领域,返还彩礼的纠纷亦逐年递增。

随着高价彩礼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高价彩礼不仅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大众高度关注,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价彩礼”,足见党和国家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于2023年11月13日审议通过并于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无疑是正当时。

那么,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离婚后要不要返还?且看下文分析探讨。

一、什么样的财物属于彩礼

(一)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中,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接收人等事实,认定彩礼范围。

下列情形给付的财物,不属于彩礼:

(一)一方在节日、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

(二)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三)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二)司法实践

男女双方从恋爱到登记结婚前的这段时间,常常会发生一方给付另一方财物的情况,其中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给付,有仅为表达爱意或增进感情的给付或日常消费性支出。那么,这其中哪些财物属于彩礼,哪些不属于彩礼呢?下边就以案例来看看司法实践中对于彩礼范围的认定。


◆案例——参见(2023)浙0726民初3906号民事判决

1、基本案情

2021年9月,张某、蒋某通过网络相识,确立恋爱关系。2022年6月、7月份,蒋某怀孕并行流产手术。2022年8月,蒋某搬至张某家中,与张某及其父母共同生活。2022年10月6日,双方办理订婚仪式,张某依照当地风俗,向蒋某的亲戚朋友发送了红包总计50000元。订婚时,张某向蒋某赠予了188000元礼金及金大福牌足金金条一块(100g)、足金戒指两枚(存放在张某处)、万足金手镯一个(42.85g)、足金手链一条(12.66g),蒋某向张某回赠了金大福牌足金项链一条(42.52g)。同时,双方父母均赠与了对方“改口红包”20002元。共同生活期间,蒋某与张某母亲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生活矛盾。2023年7月,蒋某搬离张某家,双方关系恶化。后张某诉至法院,请求蒋某返还彩礼、三金、订婚宴酒席、红包等。

2、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婚约彩礼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给付的财物,张某、蒋某并未登记结婚且双方确认已无缔结婚姻的可能,各自要求返还以结婚为前提赠予的彩礼,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准许。关于张某主张的123410元订婚宴酒席及红包等费用,首先如见面红包、中秋节红包、过年红包及生日红包等费用,均系双方恋爱期间,张某父母作为长辈对晚辈基于传统礼节的正常赠予;其次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现金交付8000元也属于双方恋爱期间的合理赠予;张某、蒋某各自提供的日常开销记录(含微信、支付宝、抖音、王者荣耀等消费记录及相互的转账红包),上述消费属于原、被告双方恋爱期间的正常开支,不属于婚约财产纠纷当中处理的事项;蒋某亲戚长辈收取的红包、婚宴开支等费用,并非蒋某收取,不能作为彩礼要求返还;改口费,因蒋某父母亦赠予了张某同等金额的红包,可予以抵扣;故张某要求蒋某返还上述费用123410元,法院不予支持。

最终,结合双方共同生活时长并考虑蒋某曾终止妊娠的情况,法院酌情确定由蒋某返还张某彩礼礼金56400元及金大福牌足金金条一块(100g)、万足金手镯一个(42.85g)、足金手链一条(12.66g),若蒋某不能返还上述金器的,则应赔偿张某64643元;张某返还蒋某金大福牌足金项链一条(42.52g),若不能返还的,则应赔偿被告蒋某19857元;驳回张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离婚后要不要返还彩礼


(一)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人民法院认定彩礼数额是否过高,应当综合考虑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当地习俗等因素。


(二)司法实践

对于已办理结婚登记有关彩礼返还的案件中,尤其是无证据表明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案件中,在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时,共同生活时间即成为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一般来说,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时间短,未形成完整的家庭共同体和稳定的生活状态,不宜认定为已经共同生活。但是,考虑到办理结婚登记以及短暂同居经历对女方的影响、双方存在共同消费、彩礼数额过高等因素,法院判决酌情返还大部分彩礼,更能够妥善平衡双方利益。


案例——参见(2023)新7102民初925号民事判决,(2023)新28民终970号民事判决

1、基本案情

师某与郭某于2022年2月22日登记结婚,2022年8月8日举行婚礼,婚后实际共同生活一个月左右,婚姻关系持续不到一年,师某便起诉离婚,郭某一审中同意离婚,但要求师某返还彩礼120000元。

2、裁判结果

对于师某要求与郭某离婚的诉讼请求,一审法院予以支持;关于郭某提出要求师某返还彩礼的请求,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仅共同生活一个月左右,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的数额较大,郭某在婚内不存在明显过错,一审法院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彩礼数额、是否生育子女、是否有过错情形,并结合本地风俗习惯等因素,酌情确定师某向郭某返还彩礼75,000元。

二审法院认为,彩礼以缔结婚姻为最终目的,而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关系,而非简单地办理结婚登记一个即时的行为。因此,是否共同生活以及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对于彩礼是否返还及返还比例有重要影响。考虑双方经济状况,且无共同生育子女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等,综合考虑郭某在订婚、婚礼时产生的花费,一审法院酌定返还彩礼75,000元,并无不当。二审维持原判。

 

三、作者建议

虽然对于彩礼的认定及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均有所规定,但对于规定中“价值不大”、“数额过高”的标准并无具体规定;对于影响彩礼返还的关键因素“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也无明确规定多短算短。目前,彩礼返还这类婚约财产纠纷案件,法官自由裁量权发挥空间较大,导致同类案件判决结果可能差异较大。有关于此,笔者建议:


1、鉴于各地经济水平发展差异、彩礼习俗差异,难以从国家层面就“价值不大”“彩礼数额过高”制定具体金额标准,不妨由法院结合当地习俗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就“价值不大”“彩礼数额过高”出台指导意见确定一个基线;

2、目前法律法规未就何谓“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时间区间予以明确,建议后续出台有关规定予以明确;

3、结合彩礼金额、共同生活时间、双方过错、有无生育以及当地生活水平、当地风俗等因素就彩礼返还比例确定一个可参考的幅度。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11 - 22
    作者:张嘉畅在当今这个知识产权(IP)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从影视、文学、游戏到音乐,IP的身影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中国的IP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并持续增长。发展到现在,尤其是在“打卡探店”经济的推动下,餐饮行业也纷纷利用IP主题餐厅、IP食品和布景打卡等方式吸引顾客。  (伦敦Pooh corner咖啡厅,图源自小红书用户Kunkunnnnn)知识产权(IP)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权利。在本文中,我们将“IP”主要理解为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IP权利”则特指作品著作权(版权)。本文也将仅围绕著作权侵权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店铺经营者来讲,伴随着高额的经济利益而来的,是潜在的著作权侵权风险。在餐厅、咖啡厅等餐饮店当中,风格模仿、主题布景、主题饮食产品,或是售卖或赠送的主题周边是比较常见的IP应用的场景。那么,开设主题餐饮店或使用IP吸引顾客时,哪些情况下可能产生著作权侵权风险呢?一、经营者应确定所使用的IP是否受到版权保护有一些餐厅经营者是出于情怀或爱好,为了结交同好或扩大自己喜欢的IP的影响力而在其经营的店铺中使用IP元素。这时,如果被使用的作品已经超出著作权保护期限,即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其财产权不再受到版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然人的作品财产权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法人作品财产权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视听作品的财产权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可以在不篡改或扭曲其作品本质的情况下用于商业使用。在我国比较常见的主题有四大名著主题餐厅,或艺术主题餐厅(使用世界名画、名著当中的文字摘录进行装潢)等,均是使用了广为大众所知的IP对餐厅进行了包装加工。在仅适用作品元素的情况下,无论是主题布景或是...
  • 点击次数: 1000001
    2024 - 11 - 15
    作者:陈巴特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根据该通知,2025年春节期间放假安排为: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放假调休,共8天。1月26日(周日)、2月8日(周六)上班。曾经除夕不放假,多年来一直是国人吐槽的重心。对国人来说,除夕的重要性不亚于大年初一。炮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自古至今,除夕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家人欢聚一堂,互送祝福,祭祖先,贴春联,包饺子,吃年饭,一起辞旧迎新。对于远方的游子,在外打拼一年,很大程度就是为了满足回家过年的渴望。虽然很多企事业单位考虑到除夕的重要性,每年也安排除夕放假,劳动者也可以通过休年休假实现回家过年的愿望,但毕竟此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未包括除夕,回家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如今,国家正式将除夕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可谓“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然鹅,并不是每一位劳动者都能享受到这美好的春节假期的。地球在转,社会依然要运转,各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企业会比平时更加繁忙,赶工期的企业也可能加班加点……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春节假期全在上班,企业怎么计算加班工资?一、什么是法定节假日?我国法定节假日有哪些?法定节假日是由国家法律、法规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也是劳动者休息时间的一种。劳动者在这些日子可以享受带薪休假。包括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根据2024年11月10日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点击次数: 1000011
    2024 - 11 - 08
    作者:常春【摘要】在专利侵权案件中,中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制造者”不仅限于实施具体制造行为的主体,还包括组织生产资源、协调生产环节并确定产品技术方案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生产链分工日益细化,最高法在多个案例中将具备协调、指挥等作用的主体纳入”制造者”范畴,逐步形成了扩展的制造者认定标准。本文以多个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共同侵权构成要件及法律适用。【关键词】专利侵权、制造者、共同侵权、连带责任、专利法一、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公布了第(2021)最高法知民终2301号判决的裁判要旨,其中指出专利权人某家庭制品公司发现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在京东平台销售的杯子侵犯其发明专利权。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通过购买防伪标签获得商标授权,委托永康某工贸公司生产杯子,并完成销售。此外,广州某贸易公司和浙江某工贸公司负责审核产品图样、提供授权和防伪标签。专利权人认为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广州某贸易公司及浙江某工贸公司共同侵权,要求赔偿。在一审中,法院仅认定金华某文体用品公司为制造者,但二审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广州某贸易公司、浙江某工贸公司通过防伪标签控制和审核图样和产品样品等行为对制造环节起到了控制作用,将三家公司认定为共同侵权,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如何认定“制造者”身份;2)如何认定多主体构成共同侵权;3)对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标准。二、专利侵权案件中“制造者”身份的认定在专利侵权中,“制造者”不仅指实际的制造行为实施者,也包括间接控制和主导制造过程的主体。以下典型案例有助于进一步说明最高法在制造者认定中的标准:1.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公司与山东华鲁恒升化工公司技术秘密与专利侵权案(案号:(2020)最高法知民终1559号)中,多方被告分别负责不同生产环节,共同构成了专利侵权行为的制造者。最高法认为即使没有直接制造行为,但...
  • 点击次数: 1000006
    2024 - 10 - 28
    作者:杨秀芸2020年修订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首次确认了企业名称争议可以通过行政裁决的形式处理。随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制度的相关规定,包括处理原则、流程时限、考虑因素等。部分省份也紧跟步伐,相继颁布与企业名称登记与争议处理相关的地方性规定,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办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了《云南省企业名称争议裁决办法(试行)》等等。尽管这些规定的出台为企业名称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处理路径,但在实践中,适用企业名称争议裁决程序仍面临诸多挑战。以下是本人在处理企业名称争议裁决中遇到的难题以及对解决策略的初步想法。一、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分割化的困境与思考(一)困境描述笔者在进行企业名称投诉的实践中,观察到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他人登记的企业字号与在先企业字号、注册商标都高度近似的情形下,在先权利人在投诉或争议裁决申请文件中,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并提出,请求行政机关综合考虑,从而给出一个公正的处理决定。但是行政登记机关往往在收到文件后,会将企业名称侵权、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纠纷划分至不同科室或部门处理,如:注册许可科聚焦于企业名称登记的合规性审查,注重形式审查,而知识产权科或商标科或不正当竞争科会专注于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注重实质审查。这种“各自为政”的处理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专业分工,却也因信息孤岛效应而难以形成对案件全面、系统的认知,从而导致许多企业名称争议案件难以获得公正、合理的裁决。(二)探讨企业字号和商标均是现代企业重要的商业标识,企业字号是用来区别生产经营者的,代表企业的信誉,须与商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而存在。商标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须与其所依附的特定商品或服务相联系而存在,代表着商品或服务的信誉、质...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0北京市铭盾律师事务所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