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商业秘密中的技术密点讨论和分析

作者:刘艳玲

              

商业秘密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二是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三是权利人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概括地说,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即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业秘密。 技术秘密纠纷案件由于其技术复杂性、案件背景复杂性和有效证据取得性等原因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属于较难的案件。

权利人主张被诉侵权人侵犯自己所有的技术秘密,权利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和理由:第一,明确其技术秘密的内容,通常需要细化固定和明确其主张的技术密点;第二、举证该技术秘密具有商业价值;第三、被诉侵权人持有的侵权信息;第四、被诉侵权人持有的侵权信息与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构成实质上相同;第五、被诉侵权人实施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中所列的侵权行为之一。首先,技术秘密内容的查明作为商业秘密的确权基础就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本文结合现有裁决文书对技术秘密纠纷中技术密点的分析和认定进行讨论。

 

 

【案号】(2015)闽民初字第152-3号民事裁定书和(2020)最高法知民终385号二审民事裁定书[汕头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北大方正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方兴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他侵害商业秘密纠纷]

 

【一审基本案情】

汕头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汕头海洋公司”)主张其系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许可的所有权人,并将该专有技术许可给了泉港海洋公司使用。后泉港海洋公司的资产经司法拍卖后归被告之一方兴公司所有。为能启动生产,方兴公司在原泉港海洋公司部分高管和技术骨干尚未解除劳动合同并负有保密和竞业限制义务的情况下,招录相关人员完成对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生产线的生产和使用,该行为构成对原告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侵犯。

福建高院认为,汕头海洋公司主张其拥有的商业秘密为技术信息,内容为“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其主张拥有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内容包括生产聚苯乙烯整个流程,即从原料投放到成品产出所涉及的所有工艺和所有机器装备。

但是聚苯乙烯并非新产品,聚苯乙烯的主要生产工序为公知流程,成套设备亦涉及通用设备,因此,汕头海洋公司主张的商业秘密内容和范围过于宽泛。由于汕头海洋公司始终未能对成套工艺和设备的具体秘密点进行明确和固定,导致本案诉讼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也不明确具体,因此裁定驳回汕头海洋公司的诉讼。

 

【二审基本案情】

一审原告汕头海洋公司不服一审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涉案商业秘密的具体秘密点已明确固定。

二审法院查明,汕头海洋公司在一审中向法院提供过的证据包括:《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专有技术鉴定资料”;“泉州泉港海洋聚苯树脂有限公司工艺操作手册、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2008)汕中法知初字第9号民事判决书;(2010)粤高法民三申字第19号民事判决书;编号为CX2017-123的科技查新报告;

以及《S.O.E.第二代聚苯乙烯成套工艺、装备生产专有技术说明》及《汕头海洋补充证据二》。

汕头海洋公司在一审中明确了主张的主要技术秘密信息包括:

1.工艺及控制:设备管道配置及物料流向、控制节点及联锁回路,载体主要体现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部分体现在《工艺操作手册》中的第二部分“工艺流程及原辅材料”、第十二部分“附录二PS厂热油调节阀开度情况概述”(《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及《工艺操作手册》在2004年汕头海洋公司送中国石油化工协会进行涉案专有技术科技成果鉴定时作为鉴定资料提交);

2.设备及生产线操作技术:单机操作规程、单元操作(空釜开车、空釜停车、满釜开车、满釜停车、紧急停电停车、转产方案等)、日常巡查内容、常见故障及措施等,载体主要体现在《工艺操作手册》;

3.设备结构及制造技术,载体主要体现在“设备图纸”上。

在《专有技术说明》中,汕头海洋公司对记载在《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载体上的“控制节点及控制连锁回路”“设备、管道配置及物料流向”这两部分其所主张的技术秘密点进行了说明。因此,汕头海洋公司主张的商业秘密点和载体显然是具体的明确的。

虽然汕头海洋公司所主张的上述技术信息中可能包含现有技术的内容,未必全部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但这属于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件实体审查的内容,可以在双方诉辨对抗过程中,结合技术鉴定等多种技术事实查明手段予以认定。

汕头海洋公司的诉讼主张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确具体,符合民事案件的诉讼条件,因而撤销原审裁定,有原审法院继续审理。

 

【讨论与分析】

 

在(2020)最高法知民终1667号民事判决“香兰素”一案中,原告嘉兴市中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嘉兴公司)等诉讼请求涉及的商业秘密指通过香兰素生产设备图、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直接体现的技术信息。嘉兴公司的“食品添加剂香兰素”于2003年经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香兰素清洁生产新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于2011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香兰素生产绿色工艺”项目同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香兰素分离技术及工程应用”在2013年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嘉兴公司等在诉讼中主张了6个技术秘密点,其中包括缩合塔、氧化装置和蒸馏装置这3个设备的图纸以及粗品香兰素分离工艺及设备、愈创木酚回收工艺及相应设备,和香兰素合成车间工艺流程图。 这些技术秘密点载体涉及58个非标设备的设备图287张以及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25张。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些设备图承载了具有特定结构、能够完成特定生产步骤的非标设备或设备组合的参数信息,构成相对独立的技术单元,属于技术信息。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记载了相关工序所需的设备及其位置和连接关系、物料和介质连接关系、控制点参数等信息,亦为相对独立的技术单元,同样属于技术信息。这些技术信息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因此原告所主张的技术秘密点得到法院的支持。

 

2020)最高法知民终1889号民事判决一案中,法院认为技术秘密通常以图纸、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操作指南、实验数据的形式来体现,权利人为证明其技术秘密的存在及其内容,通常会在体现上述技术秘密的载体文件基础上,总结、概括、提炼其需要保护的技术信息,其技术秘密既可以是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构成技术方案的部分技术信息。允许权利人在从其技术资料等载体中总结、概况、提炼秘密信息时,应当允许将其具有秘密性的信息结合现有技术及公知常识形成一个或多个完整的技术方案,所得到的技术方案只要不为社会公众普通知悉和容易获得,即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予以保护。

 

    以上几个案例给到启发的是:商业秘密权利人除了对其专有技术做好保密管理措施外,参与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有利于明确其专有技术的创新性,在公司日常经营中做好与其专有技术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反映专有技术的商业价值,从而为其专有技术建立一个较为稳固的商业秘密权。 进一步地,权利稳定的商业秘密权(知识产权)又能进一步助力其整体企业运营或知识产权价值货币化。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5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3 - 07
    作者:张琳张琳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于近日成功办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争取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共计三十余万元。 一、基本案情用人单位(以下称YYY分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其总公司的注册地在河北)与劳动者(以下称XXX)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河北、北京及YYY分公司规定的工作地点。XXX在北京安家,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长期在北京工作,偶尔去河北出差,去河北出差时公司给XXX报销差旅费并提供住宿。疫情期间,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在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复工时,一并通知XXX所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地点均为河北。XXX客观上无法长期在河北上班,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决定,仍坚持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又向XXX发送了旷工警告函,但XXX仍明确表示不认可该旷工警告并继续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就以XXX未去河北返岗复工、无故旷工多日为由,认为XXX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通知XXX解除劳动合同。XXX遂以YYY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欠付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YYY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 二、裁判结果1、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多个工作地点,过于宽泛,应视为双方对工作地点约定不明。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就XXX的工作地点达成合意即约定工作地点为北京,劳动仲裁机构和二审法院认定XXX入职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应认定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北京。2、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YYY分公司因自身原因需要调整XXX工作地点、岗位的,应与XXX协商达成一致,协商不成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而YYY分公司在未经与XXX协商的...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2 - 28
    作者:金涟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日益频繁,与域外企业签订合同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态。然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对合同的签字和盖章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与域外主体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确认相关国家地区法律适用,注意域外主体签章的效力,避免因为签章效力瑕疵而导致损失。一、法律体系差异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国对公章效力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德国、日本等普遍重视公章(法人章)的法定效力,通常要求公司正式文件必须加盖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实体公章,同时签字人需通过公司章程明确授予的职务权限或持有书面授权文件,方可产生法律约束力。相比之下,普通法系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更侧重签字的法律效力,公章并不作为法定必备要素,实践中多用于内部文件管理。其核心在于签署人是否经过公司合法授权,只要个人持有董事会决议或授权委托书,即使不盖公章,签字本身即可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二、重点国家/地区细则1. 美国在美国,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签署人的签字权限。签约时,最好要求域外主体提供公司决议文件(Board Resolution)证明签署权限。此外,部分州还要求对签字进行公证。2. 德国在德国,签字权限通常体现在其主体资格证明上,有些公司有备案的公章,则最好要求其在合同上签字并盖章。3. 日本在日本,合同效力的关键是“代表取缔役”签字,在正式场合,也应当加盖公司印章。因此签约时,最好由域外主体在合同上加盖其在法务局登记过的印章,即圆印。4.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签字优先于公章。签约时,应当注意公司名称印刷章上必须具有董事签字,仅空白的公司名称印章是没有效力的。而我们常见的“小圆章”通常仅用于行政用途,如签收文件、签收货物、签发收据发票或改错。三、通用签约核查清单总结来说,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域外主体签约时应进行以下核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