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截止2022年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已达4054.5万件,日益增长的商标申请量凸显了商标有限资源的稀缺,导致新的商标注册申请很容易与在先已注册商标冲突。商标共存协议成为申请人克服在先注册商标阻碍的常用手段。然而,商标授权机关不仅要平衡申请人与在先权利人之间的冲突,还需要平衡申请人合法权益与消费者权益之间的冲突,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因此,商标授权机关对商标共存协议的考量与采纳,对于广大商标申请人和商标代理机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如下两个商标案例探讨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共存协议的考量与采纳。

 

案例一:新莱特乳品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行政判决书-(2019)最高法行再245号

 

本案中,诉争商标是由新莱特公司于2016年2月5日提出注册申请,并于2016年12月遭遇驳回,理由是与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先核准注册的注册商标近似(在先商标以下简称“引证商标”,本案中用四件引证商标,因其余两件商标不涉及共存协议,笔者再次不赘述)。商标详细信息如下:

 


商标号

商标

类别

商品项目

诉争商标

19088699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炼乳;奶油(奶制品);人造奶油;奶酪;牛奶制品;黄油;酸奶;蛋白质牛奶;乳清;奶粉;香肠;鱼制食品;水果罐头;以果蔬为主的零食小吃;汤;蛋;果冻(第29类、类似群2901-2907;2910-2911)

引证商标一

1782199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水果罐头;水产罐头;蔬菜罐头;肉罐头;鹌鹑蛋罐头;牛奶饮料(以牛奶为主的);牛奶制品;可可牛奶(以奶为主);酸奶(第29类、类似群2903;2907)

引证商标二

9676196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29

罐装水果;水产罐头;蔬菜罐头;肉罐头;鹌鹑蛋罐头;牛奶饮料(以牛奶为主的);牛奶制品;可可牛奶(以奶为主);酸奶;牛奶。(第29类、类似群2903;2907)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首先,本案诉争商标指定使用商品,与引证商标一、二核定使用的商品构成同一种或类似商品。

其次,诉争商标由“新莱特”构成,引证商标一、二由“莱特”构成,诉争商标包含了引证商标一、二,属于近似标志,但并不相同或基本相同,仍然存在差别,相关公众对于近似标志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再次,光明公司作为引证商标权利人是诉争商标申请人新莱特公司的控股股东,基于双方就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在各自领域的共存使用不会造成混淆误认所达成的共识出具了商标共存协议书,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的共存足以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来源发生混淆误认。

最后,法院认为,新莱特公司与光明公司均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诉争商标“新莱特”同时为新莱特公司商号,没有证据证明新莱特公司申请或使用诉争商标存在攀附光明公司及其引证商标商誉或知名度的恶意,诉争商标的注册、使用也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合法权益。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法院认为相关公众不会对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产生混淆误认,诉争商标的申请注册并不构成商标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情形。

 

案例二:爱尔迪有限两合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行政管理(商标)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2020)最高行申8163号

 

本案中,诉争商标是由爱尔迪有限两合公司于2017年9月25日提出注册申请,于2018年6月遇到驳回,理由是与雷弗朗公司在先注册商标近似。详细信息如下表格:


商标号

商标

类别

商品项目

诉争商标

26585561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3

吸附污渍的洗衣剂;吸附颜料的洗衣剂;洗衣剂;洗衣粉;纺织品用清洗剂;去污剂;洗洁精;清洁制剂(第3类,类似群0301;0302)

引证商标

3117097

浅谈商标“共存协议”

3

洗发剂;护发素;皮肤清洁剂;清洁制剂(第3类,类似群0301;0302)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1、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均由五个英文字母组成。诉争商标为“ALMAT”,引证商标一为“ALMAY”,二者前四个字母完全相同,仅最后一个字母不同;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读音相近;二者均为臆造词,无特定含义。将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可能导致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或者认为两商标的商品来源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故一审、二审法院认定诉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一构成使用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并无不当。

 

2、综合考虑商标标识的近似程度及商品的类似程度,相关公众混淆的可能性较大,故仅有《商标同意书》不能当然地排除可能的市场混淆。共存协议中双方当事人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可以对他人商标注册作出放弃主张权利的意思表示,但该意思表示并不当然产生在后商标的注册不会造成商标法意义上的混淆。

 

小结

 

以上两个案例中,虽然申请人均提交了商标共存协议,但是法院的审查结果完全不同。笔者认为,除商标共存协议外,最高院还考虑了更多的因素以判断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在客观上是否会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在案例一中,法院还考察了申请人与引证商标权利人之间的商业关系,以及申请人使用系争商标的实际情况,从而判定申请商标与引证商标并存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误认。案例二中,除商标并存协议外,因申请人没有提交其他证据以排除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并存导致市场混淆的可能性,法院在考虑到商标标识的近似度及商品类似程度的基础上,认定不能排除可能导致的市场混淆,系争商标最终未能获准注册。

 

由此,商标并存协议虽然是克服在先引证商标阻碍的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充足的证据。事实上,共存协议虽然协调解决了商标申请人和引证商标权利人之间就商标注册以及权利行使的特定主体民事权益冲突问题,但商标核准注册制度本身还兼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公众利益的功能。商标并存协议是商标授权机关审查时的重要因素,但仍不能免除申请人证明系争商标与引证商标不会导致消费者混淆的举证责任。对于是否采信共存协议,商标授权机关依然是根据个案情况,在尊重商标私权属性和保护公共利益之间探寻一个最佳平衡点。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7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5 - 03 - 07
    作者:张琳张琳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于近日成功办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争取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共计三十余万元。 一、基本案情用人单位(以下称YYY分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其总公司的注册地在河北)与劳动者(以下称XXX)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河北、北京及YYY分公司规定的工作地点。XXX在北京安家,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长期在北京工作,偶尔去河北出差,去河北出差时公司给XXX报销差旅费并提供住宿。疫情期间,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在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复工时,一并通知XXX所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地点均为河北。XXX客观上无法长期在河北上班,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决定,仍坚持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又向XXX发送了旷工警告函,但XXX仍明确表示不认可该旷工警告并继续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就以XXX未去河北返岗复工、无故旷工多日为由,认为XXX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通知XXX解除劳动合同。XXX遂以YYY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欠付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YYY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 二、裁判结果1、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多个工作地点,过于宽泛,应视为双方对工作地点约定不明。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就XXX的工作地点达成合意即约定工作地点为北京,劳动仲裁机构和二审法院认定XXX入职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应认定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北京。2、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YYY分公司因自身原因需要调整XXX工作地点、岗位的,应与XXX协商达成一致,协商不成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而YYY分公司在未经与XXX协商的...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2 - 28
    作者:金涟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日益频繁,与域外企业签订合同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态。然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对合同的签字和盖章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与域外主体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确认相关国家地区法律适用,注意域外主体签章的效力,避免因为签章效力瑕疵而导致损失。一、法律体系差异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国对公章效力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德国、日本等普遍重视公章(法人章)的法定效力,通常要求公司正式文件必须加盖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实体公章,同时签字人需通过公司章程明确授予的职务权限或持有书面授权文件,方可产生法律约束力。相比之下,普通法系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更侧重签字的法律效力,公章并不作为法定必备要素,实践中多用于内部文件管理。其核心在于签署人是否经过公司合法授权,只要个人持有董事会决议或授权委托书,即使不盖公章,签字本身即可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二、重点国家/地区细则1. 美国在美国,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签署人的签字权限。签约时,最好要求域外主体提供公司决议文件(Board Resolution)证明签署权限。此外,部分州还要求对签字进行公证。2. 德国在德国,签字权限通常体现在其主体资格证明上,有些公司有备案的公章,则最好要求其在合同上签字并盖章。3. 日本在日本,合同效力的关键是“代表取缔役”签字,在正式场合,也应当加盖公司印章。因此签约时,最好由域外主体在合同上加盖其在法务局登记过的印章,即圆印。4.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签字优先于公章。签约时,应当注意公司名称印刷章上必须具有董事签字,仅空白的公司名称印章是没有效力的。而我们常见的“小圆章”通常仅用于行政用途,如签收文件、签收货物、签发收据发票或改错。三、通用签约核查清单总结来说,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域外主体签约时应进行以下核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