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企业如何规范使用注册商标并保留使用证据

1



商标专用权


我国商标专用权采用注册制度,即企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注册申请,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最终核准注册的商标,企业才拥有该商标在指定使用商品服务项上的商标专用权。例如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可查询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最早申请注册的商标为1994年6月29日申请的第842782号“企业如何规范使用注册商标并保留使用证据(華為)”商标,核定使用在“程控交换机”商品上,该商标的注册公告日期为1996年5月28日,已经过两次续展,商标专用期限从1996年5月28日至2026年5月27日。此商标专用期便代表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程控交换机商品上享有“華為”商标专用权,有权在程控交换机商品上使用该商标并使用注册商标®标志,并有权禁止他人在程控交换机商品上使用华为商标。


为了更好地保护华为品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陆续又在电子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讯导航设备等商品上申请注册了数枚华为商标,并获得了相应的商标专用权。



2



商标使用




商标获准注册后,商标注册人及被授权许可使用人便可在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服务上使用该商标,并可自愿使用注册商标®标志。在商标使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商标或使用商品服务的更改


商标注册后,企业很可能会根据业务调整而变更使用的商标样式,或扩展商标使用的商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根据商标改变的情况提交新的商标注册申请。


(1)在商标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企业可不必提交新商标注册申请对新商标进行保护,例如,原注册商标为“企业如何规范使用注册商标并保留使用证据(華為)”,是繁体字图样,随着市场变化,企业在实际使用中的商标更多是“华为”简体商标,但从繁体变为简体的使用方式仍未实际改变该商标。但需注意,如果企业未注册“华为”简体商标,就不得在“华为”简体商标上使用注册商标®标志。


(2)在实质性改变商标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提交新商标注册申请,例如曾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夏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智能通讯终端手机、家用电器等方面具有强大实力,该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在多个类别上申请注册“厦新”商标,并获得了较大知名度。而到了2000年,企业为了品牌发展,将“厦新”品牌升级为“夏新”,同时也没有忘记将新商标“夏新”进行全面注册保护。


此外,该公司不光在其核心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类别上注册夏新商标,还在其他全部类别上提交了新的申请,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市场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册商标如不使用在核准注册的商品服务上,属于冒充注册商标,是商标违法行为。


2.商标的许可


商标注册人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该许可应当在许可合同的有效期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备案,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公告。商标使用许可未经过备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被许可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被许可人的名称和商品产地。


3.商标的积极使用及维护


企业注册商标后应当积极使用商标,可在经营活动中,在交易文书、经营场所、媒体宣传等处注意突出注册商标标识,并注意不应改变商标的形状。


此外,如发现有他人侵犯企业商标权益,应当对其采取行动,注意保护商标专用权,否则注册商标有可能因成为通用名称而被撤销。



3



商标的使用证据




商标注册公告后,商标注册人便应当积极使用该商标,若注册商标在注册后连续停止使用满三年,则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要求撤销该注册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要求商标注册人提供商标使用证据,如商标注册人无法提供商标使用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符合要求,则国家知识产权局会撤销该注册商标。



商标使用证据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商标使用证据上应当能够体现该商标,且不改变商标;


2.商标使用证据应当体现时间,即撤销申请前3年内;


3.商标使用证据应当为使用在商标核定使用商品服务上的证据,或使用在相关服务上的证据;


4.商标使用证据应当是商标注册人的证据,或是由商标注册人授权使用该商标的证据;


5.商标使用证据应当能证明该商标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且该商标或服务已在公开市场流通。如果商标使用证据均为自制证据,如企业宣传手册,而没有其他合同、订单、发票、银行流水证明该交易确实存在,则商标使用证据很难被认定有效。







因此,企业在商标获得注册后

可注意每年保留以下证据:



1.公证购买的证据材料,即企业可以安排相关人员委托当地公证处对实际购买企业商标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进行公证,以证明被申请商标在市场中的确在进行使用;


2.企业商标使用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或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证据材料;


3.使用企业商标的产品包装和宣传画册的设计、印刷合同及发票等方面的材料;


4.对使用企业商标的产品及商标进行广告宣传的材料;


5.企业商标及使用产品或服务所获得的荣誉、资质证书,证书应尽量载有企业商标图样及取得日期;


6.其他能够证明商标实际使用情况的相关证据材料,如产品销售确认单、使用商标的产品照片,商场、厂区内标有企业商标的照片、载有企业商标的宣传材料等。



以上为规范使用商标以及保留商标使用证据的相关介绍,如您还有任何问题或指示,可来函咨询。



  • 相关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1000007
    2025 - 03 - 28
    作者:赵丹青 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药品由于其治病救人、直接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特殊性,对于药品的广告,我国设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根据药品的属性,不同药品在广告方面的规定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特殊药品不得作广告,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以及戒毒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作广告。第二、处方药,只能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作广告。并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广告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第三、非处方药可以作广告,但广告的内容受到严格限制,包括但不限于:1、药品广告的内容不得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不一致,并应当显著标明禁忌、不良反应。2、非处方药广告应当显著标明请按药品说明书或者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3、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4、不得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5、不得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和安全性比较。6、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同时,我国对于药品广告实行审批制度。发布药品广告,应当向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材料,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且,药品生产企业不得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在所谓私域如微信朋友圈、微信群里发布药品广告,也应遵守法律法规,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尽到审核、把关义务,否则也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如果广告中涉及的药品为处方药,显然朋友圈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那么该广告发布行为就构成违法发布处方药广告。即便该药品为非处方药,该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等都需要仔细审核。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判断药品广告的真实性...
  • 点击次数: 100008
    2025 - 03 - 14
    作者:张嘉畅在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商标不仅是企业的身份标识,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宝贵资产。然而,不少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导致商标遭他人抢注。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有效维权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议题。以下为您详细解析在中国,若商标尚未注册却遭遇抢注,应采取哪些策略进行维权。首先,即便商标未经注册,只要符合特定条件,依然能够获得法律庇护。如果您的商标已在中国大陆使用,则可以受到在先使用的保护。如果您的商标未经注册但已经使用获得了较高知名度,可以依据《商标法》第十三条向法院申请认证为驰名商标。如果您的商标标识具有独创性,则该标识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其次,《商标法》明确规定,商标申请应当出于善意,且不得侵犯他人权利。因此,如遇商标抢注行为,您可以援引《商标法》第四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二条,对恶意抢注商标采取措施,以维护自身权利。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您可以采取以下行动维护权益。一、提起商标异议若抢注者的商标申请尚未获准注册,仍处于初审公告阶段,您可以根据《商标法》三十三条提出商标异议。在此阶段,您需准备充足的证据,如商标使用记录、推广范围、宣传资料及销售合同等,以证实您的针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使用权利。二、申请商标无效宣告若抢注者的商标已成功注册,您可以根据《商标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后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该注册商标无效。这种方法与异议相同,您需要证明对争议商标具有在先权利,也需要证明抢注商标申请注册具有恶意。三、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若抢注商标注册已满三年,且经检索您发现该商标已连续三年无使用,则可以对该抢注商标提起三年不使用撤销。这个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举证责任要求较低,您仅需要提供简单的检索记录,证明该商标未使用即可。四、提起民事诉讼根据现行《民法典》、《商标法》规定,商标行政程序及后续行政诉讼仅解决抢注商...
  • 点击次数: 1000003
    2025 - 03 - 07
    作者:张琳张琳律师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等程序,于近日成功办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劳动者争取到了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共计三十余万元。 一、基本案情用人单位(以下称YYY分公司,注册地在北京,其总公司的注册地在河北)与劳动者(以下称XXX)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工作地点为河北、北京及YYY分公司规定的工作地点。XXX在北京安家,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长期在北京工作,偶尔去河北出差,去河北出差时公司给XXX报销差旅费并提供住宿。疫情期间,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公司因经营困难停工停产、全体员工待岗。在YYY分公司的总公司及其关联公司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复工时,一并通知XXX所在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地点均为河北。XXX客观上无法长期在河北上班,因此明确表示不同意公司单方变更工作地点的决定,仍坚持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又向XXX发送了旷工警告函,但XXX仍明确表示不认可该旷工警告并继续在北京工作。YYY分公司就以XXX未去河北返岗复工、无故旷工多日为由,认为XXX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通知XXX解除劳动合同。XXX遂以YYY分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欠付工资等为由,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YYY分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应付未付的工资差额等款项。 二、裁判结果1、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了多个工作地点,过于宽泛,应视为双方对工作地点约定不明。一审法院认定双方就XXX的工作地点达成合意即约定工作地点为北京,劳动仲裁机构和二审法院认定XXX入职后一直在北京工作,应认定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北京。2、劳动仲裁机构、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均认为YYY分公司因自身原因需要调整XXX工作地点、岗位的,应与XXX协商达成一致,协商不成仍应按原劳动合同履行;而YYY分公司在未经与XXX协商的...
  • 点击次数: 1000002
    2025 - 02 - 28
    作者:金涟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境贸易日益频繁,与域外企业签订合同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态。然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制度对合同的签字和盖章效力有着不同的规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在与域外主体签订合同的时候,应当注意确认相关国家地区法律适用,注意域外主体签章的效力,避免因为签章效力瑕疵而导致损失。一、法律体系差异在不同法律体系下,各国对公章效力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德国、日本等普遍重视公章(法人章)的法定效力,通常要求公司正式文件必须加盖在政府部门备案的实体公章,同时签字人需通过公司章程明确授予的职务权限或持有书面授权文件,方可产生法律约束力。相比之下,普通法系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更侧重签字的法律效力,公章并不作为法定必备要素,实践中多用于内部文件管理。其核心在于签署人是否经过公司合法授权,只要个人持有董事会决议或授权委托书,即使不盖公章,签字本身即可对公司产生法律约束力。二、重点国家/地区细则1. 美国在美国,合同的效力主要取决于签署人的签字权限。签约时,最好要求域外主体提供公司决议文件(Board Resolution)证明签署权限。此外,部分州还要求对签字进行公证。2. 德国在德国,签字权限通常体现在其主体资格证明上,有些公司有备案的公章,则最好要求其在合同上签字并盖章。3. 日本在日本,合同效力的关键是“代表取缔役”签字,在正式场合,也应当加盖公司印章。因此签约时,最好由域外主体在合同上加盖其在法务局登记过的印章,即圆印。4. 香港地区在香港地区,签字优先于公章。签约时,应当注意公司名称印刷章上必须具有董事签字,仅空白的公司名称印章是没有效力的。而我们常见的“小圆章”通常仅用于行政用途,如签收文件、签收货物、签发收据发票或改错。三、通用签约核查清单总结来说,为了确保合同的有效性,与域外主体签约时应进行以下核查:...
×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铭盾MiNGDUN www.mdlaw.cn
Copyright© 2008 - 2025 铭盾京ICP备09063742号-1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6

二维码管理

展开